民航不正常航班统计范围拟调整。
近日,澎湃新闻记者从航司内部人员方面获悉,3月31日,民航局向民航各地区管理局及航司机场等下发关于征求《民航航班正常统计办法修订思路的通知》。
修订基本框架中,通知指出,航空公司的统计指标方面,将结合运行实际情况,科学设定航班正常统计标准。航班延误时间统计指标考虑按照航班运行的不同阶段划分离港、到港、起飞等延误时间。其中,拟将航空公司在计划离港时间前24小时取消的航班计划不计入航班正常统计范围,24小时内取消的航班,按不正常航班统计。航班计划动态调整后的统计规则也将在《统计办法》修订的同时予以明确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通知指出,该修订主要为落实全国民航工作会会议报告提出的要“减少航班执行前24小时内的临时取消,提升运行稳定度”的要求。2023年全国民航工作会上,民航局局长宋志勇在工作报告中指出“运行效率是民航高质量发展的综合反映。打造民航核心竞争力,关键是要提高系统运行效率”。
据澎湃新闻记者了解,此前航空公司若在某航班计划离港时间的当日零点前取消航班,该航班不被计为不正常航班。这也导致一些航司会在半夜计划取消,让早上有航班的旅客面临临时改签、重新计划旅程等情况,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出行成本。
对于旅客的影响方面,民航专家林智杰告诉澎湃新闻记者,这一修订能大幅减少24小时内的航班计划性取消,减少航班临时取消给旅客的“措手不及”。但同时也应该看到,如果有台风过境前后、持续雷暴等极端天气,提前24小时难以准确预测航班能不能飞,在新政下航司可能会提前能取消就取消,影响旅客出行和空中交通恢复。
一位航司内部人士告诉澎湃新闻记者,不让航司随意取消航班,是民航局要求航司抓服务的其中一种表现。
业内人士李瀚明告诉澎湃新闻记者,航班取消主要分为需求侧和供给侧两方面原因,供给侧方面包括天气原因、空域管制、流控原因等。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需求不高,航班上座情况没有达到盈利水平,也会面临计划取消。
“航班的收益情况考量是航班取消的其中一个参考因素。”一位航司内部人员告诉澎湃新闻记者,此前会有一些小航司在离港时间24小时以内取消上座率低的航班,且该现象比较频繁。而在现有新要求下,各个航司必然要综合考虑收益的预见性以及航班的实际情况,根据收益情况以及避免进入不正常航班的统计维度,来提前做航班取消的预判。
上述航司人员进一步补充表示,拟修订的要求可以说一定程度上杜绝了部分因收益原因而取消航班,但如果真的是天气原因、临时飞机故障等临时取消航班,从统计维度看只能算航司的不正常航班,“在新的考核和排名下,各航司会有种紧迫感。”
多位业内专家告诉澎湃新闻记者,航班正常率低对于航司而言,在申请新的时刻和航线上都会有很大的影响。
“以前是没把握的航班先开着,看看上座情况,可能有一定概率能飞成,达不到的就取消。如今是没把握的航班可能直接不开,降低了旅客临时被取消的风险。”李瀚明表示,现在航司要想取消航班至少得离港时间提前24小时,航司可能会更提早取消航班,或者直接不开,“对旅客而言,能否成行变得更加确定,不会再买到盲盒航班。这是一个利好消息。”
有航司人员还表示,现在很多航线的航班量基本属于饱和,势必就会产生票价的竞争。因此,有些航司会对部分航线进行航线协调,取消一班两班,进行“并班”,票价也会进一步提高,但也会基于航线航班密度本身较大来进行协调,因此取消一两班对旅客的影响不会特别大。
修订框架方面,除了航司的统计指标,通知中还提及机场方面统计指标的修订。为了更真实地反映机场早出港航班的运行效率,拟将始发航班改为早发航班,计划离港时间在当日6时(含)以后至9时(不含)间的航班无论是否为始发都将纳入早发航班统计,新疆、西藏自治区机场的早发航班时段适当延后。反映机场地面运行效率的指标中,拟同时统计并公布平均滑行时间和额外滑行时间。
此外,航班不正常原因将重新划分,机型最少过站时间标准、机场地面滑行时间标准等统计参数也将重新制定。
对此,李瀚明表示,早发航班如果延误,可能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让一整天的航班连续延误。而平均滑行时间和地面滑行时间往往是旅客在飞机落地后“最烦躁”的时候,将上述两个数据加入反映机场地面运行效率的指标中,可以让机场进一步提高运行效率,也能提升旅客的体验感知。
通知还指出,现行《民航航班正常统计办法》实行已近十年,主要依据航班的起飞和落地时间判定是否正常,在较长的时期内能够比较全面、客观的反映航班运行情况。随着运行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旅客依法维权意识的逐步加强,适时对《统计办法》开展修订,为提升航班运行效率和改善旅客服务质量提供制度保障。
(文章来源:澎湃新闻)
标签:
Copyright © 2015-2022 欧洲财富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23 联系邮箱: 58 55 97 3@qq.com